頂級攝影器材設備代理商【正成】、【捷成】兩大集團公司,協同【ARRI公司】原廠人員,共同舉辦之
|
【ARRI AMIRA新品發表會】,於2013/11/21【誠品文創園區﹣電影廳】華麗登場!國內外影視相關專業人士齊聚一堂,共 |
襄盛舉;活動中並邀請本會會員﹣【賽德克.巴萊】攝影指導【秦鼎昌】先生、以及【雷神索爾2:黑暗世界】攝影指導 |
【克來默摩根索】先生,舉行座談會、交流分享電影攝影經驗。 |
|
以下為 本會會員【秦鼎昌】攝影師 訪談摘錄: |
提問1:如果重拍【賽德克.巴萊】,會使用底片還是數位拍攝? |
答:使用數位攝影至今已有八九年時間,我與後期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與研究。本身長期從事底片拍攝,希望拍攝的 |
數位影像,一樣有底片電影的感覺。若現在重拍「賽德克.巴萊」,勢必使用數位影像;必須說,「底片真的是回不去了」。 |
提問2:數位影像攝影,景深是否是個問題? |
答:在數位影像來說,景深的確是個問題。一般認定的景深,是鏡頭製造出來的景深,但我的感受是,非關鏡頭問 |
題,而是感光元件;數位感光元件雖同樣有前景、中景、遠景,但給我的感覺仍是較平面的東西。相對底片來說,底片有較多 |
層次,比較立體,這純粹是我個人眼睛的感受,跟鏡頭沒關係;數位影像拍攝,像是電視機放大而已。 |
提問3:從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的感受? |
答:許多底片攝影師,很抗拒數位化的過程,而我個人從底片過渡到數位影像的過程裡,沒有所謂的陣痛期,還滿 |
順的;我意識到數位化的浪潮會衝擊底片市場,是在2001年日本攝影器材展,展出很多HD器材。當時看到ARRI
CAM,感到很 |
興奮,並發現數位影像會是未來趨勢,後來慢慢研究,剛好有機緣參與攝影機工程師課程,也參與整個測試、試拍的過程;當 |
時認為數位攝影機太複雜,內設定太多。本身自認是很用功的人,器到現場時,花滿長時間設定;這是底片攝影師不太願意接 |
受的東西,因為底片機器很簡單,開機就是按錄製開關即可拍,什麼都在掌握之內,專業到非常清楚內設定,機像反射動作的 |
狀態;比如,當搶拍時,一開機光圈自然收起,焦點自然跟到,都是技術面支持,並立即解決問題,但數位影像在當時我認為 |
不太可能像使用底片一樣敏捷、那麼機動。 |
提問4:如何使數位攝影拍得像底片攝影? |
答:在底片拍攝的時候,透過鏡頭看進來的即是現場畫面,在現場感覺光怎麼弄就差不多可以拍了,而數位影像卻 |
變得視器,且現場和監視器的感覺可能不太一樣,要以監視器為主去修現場畫面,這是攝影師較困擾的一點;我個人喜歡看現 |
場,不喜歡看監視器,也較少去看攝影機的觀景器。而示播器是數位影像很重要很依賴監的參考依據,這是必須去學習的專 |
業。數位影像拍出來的,畢竟跟底片不一樣,在數位後製時盡可能拉到一樣。 |
提問5:
對於某些使用ALEXA攝影機拍攝之數位電影影像「特別黑」的有趣現象,有什麼感覺? |
答:我覺得很好啊!因為底片影像會比較厚重,數位影像會較輕點,這是形容詞,非量化的感覺。若拍攝數位影像 |
要讓層次也表現得很扎實、層次鮮明,可削減它本身輕的特性,讓整個影像感覺較重,就會有底片攝影的感覺。使用數位攝影 |
,因所見即所得,有多點自由,比如在監視器上即可清楚瞭解暗部層次可以到哪裡,不用怕會危險,但底片攝影則會多保守 |
點。 |
提問6:關於ALEXA攝影機走向「4:3寬螢幕攝影」,有何意見呢? |
答:一直很想拍攝寬螢幕電影,這在底片上就已有一定技術門檻,例如光圈要多少以上、光亮度不需大,底片感光 |
度也不像ALEXA攝影機高達八百度,加上光圈控制,我很訝異ALEXA攝影機的寬螢幕鏡頭,與平常用的鏡頭相比,幾乎完全 |
是一模一樣大小,不像以前那麼龐大;寬螢幕鏡頭若過於龐大,在拍攝動作片時,這些壓縮鏡頭會造成很大困難,所以當在拍 |
攝動作或運動電影時,會選擇使用「超35」模式拍攝,但之後要放大兩倍,質感會有損失,而寬螢幕鏡頭則是「1:1」,質感 |
不損失。數位影像若能使用「4:3寬螢幕鏡頭」來拍攝,相信能在觀眾面前呈現更加細緻的影像。 |
提問7:有拍過4K電影嗎?或有使用過4K攝影機嗎? |
答:數位影像我沒拍過4K,但底片影像我做過4K。2011年到杭州拍【飲食男女2】,為了這部片,上海把電影沖印 |
廠重新建立起來沖印,台灣是在中影做,這也是郭董買了中影後的第一部電影。這對我來說是一場惡夢,因為沖印廠最重要 |
就是標準,用「量」來保持標準,不能一天一個樣,不斷變動;我對於這兩家沖印廠來說,等於是白老鼠,來做實驗用,的 |
沖出來真的很難去接受,但預算決定一切,只能思考有無辦法在後製解決這個問題?與後期人員研究製作4K電影,底片使用 |
4K掃瞄,在整個嘗試的過程中,非常有趣,4K畫面非常迷人,當我們做出來以後,調光師很惋惜的說,「數位科技發展得太 |
慢了,若能在2002年或2003年就達到目前的技術,底片就不會這麼早被淘汰,因為很快看到4K底片長得這樣,我們怎麼會把 |
底片丟掉呢!」。作品,再轉戲院2K放映。而【KANO】在拍攝時,也曾企圖使用數位,但CG部份,還是無法克服4K,超越 |
2K對CG是個瓶頸,所以【KANO】還是使用底片拍攝。其實2002年或2003年就有許我們在4K平台完成多所謂的4K攝影機出 |
現,而因為台灣製作環境預算問題,早期我們頂多能接觸到RED
ONE、2008年參與測試ARRI
D21、SONY F35等等,整個流程 |
下來,我還是比較相信「我的眼睛所看到的」,不相信那些數據。 |
提問8:【KANO】之後,已有下部電影的計劃了嗎? |
答:有。是一部奇幻冒險類型的電影,有大量電腦動畫,因保密條款,無法透露太多。而當台灣電影遇到電腦動 |
畫,會比較傷腦筋,因台灣電影預算偏低,對攝影師來說,是滿大的考驗;若預算足夠,我會選擇使用寬螢幕鏡頭拍攝。 |
提問9:使用高清(HD)攝影機F900拍攝的經驗。 |
答:我使用高清(HD)攝影機拍攝的電影有三部,只有【人魚朵朵】是真的為電影而拍攝的,其他兩部片是為了電 |
視來的質感太好了,加上政府有補助,就順勢推出了電影。當時拍攝HD就是一種磨練,到拷貝片時如何接近底片的磨練,所 |
以當時花了很大的心力去研究F900,並把說明書研究得非常透徹;而拍攝的,但因為拍攝出拍出來的東西,除了【人魚朵朵】 |
因較超現實,並沒有刻意拍得像底片,其他兩部拍出來,還滿接近底片的;而儘管我使用數位攝影機,但我拍攝的習慣、作法 |
並沒有改變。 |
|
 |
|
 |
|
 |
|
 |
|
 |
|